各位老师、各位代表、同志们:
在我国第21个教师节即将来临之际,教育部隆重召开“第五届高等教育国家级教学成果奖颁奖大会”,这是我国高教领域的一大盛事。在此,我代表国务院向全体获奖人员和集体表示热烈的祝贺!并通过在座的各位,向奋斗在教书育人第一线的全国广大教师表示由衷的敬意和节日的问侯!
这一届高等教育国家级教学成果奖共评出3个特等奖、59个一等奖和537个二等奖。这些奖项包括了大量教书育人、思想道德建设、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实践教学的改革、信息化教学手段等方面的成果。这些成果集中展现了近年来我国高教战线广大教育工作者认真贯彻执行党的教育方针,重视教学改革和创新型人才培养工作,重视学科带头人和骨干教师队伍的建设,努力为国家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培养高素质人才所取得的巨大成就,代表了当前我国高等教育教学研究和实践的最高水平。
党中央和国务院非常重视这次会议。明天上午,温家宝总理将接见获奖代表,并发表重要讲话。刚才,大会向获奖的教师代表颁奖,表彰他们在提高我国高等教育质量、培养人才方面所作出的杰出贡献。获奖代表介绍了特等奖成果研究创新的过程和在人才培养中发挥的重大作用,高校的代表--浙江大学介绍了探索新的本科人才培养模式。这些发言都非常精彩,令人感到鼓舞和振奋。
开展高等教育国家级教学成果奖励活动,是国家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和人才强国战略的重要举措。1994年3月,国务院第151号令颁布了《教学成果奖励条例》,确定教学成果奖和国家科技成果奖励一样,同为国家级的奖励。这是一项意义深远、影响重大的奖项,对尊重知识、尊重教师、尊重创造,充分调动和发挥教育工作者的积极性,加快高层次人才队伍建设,提高高等教育质量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具有十分重大的意义。今后,我们要继续坚持做好这项工作。
下面,我就把提高高等教育质量作为高校工作的重中之重问题,讲几点意见:
第一,高等学校要牢固确立人才培养是高等学校根本任务的思想,在国家创新体系的建设中发挥重要作用。
党的十六大对教育工作提出了三项重要的任务:一是培养一代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造就数以亿计的高素质劳动者、数以千万计的专门人才和一大批拔尖创新人才。二是加强教育同科技与经济、文化与社会的结合,推进科学技术创新和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加速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的转化,促进先进文化不断前进,为现代化建设事业作出更加全面的知识贡献。三是构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教育体系,形成比较完善的现代国民教育体系和终身教育体系,形成全民学习、终身学习的学习型社会。人才培养、知识贡献、体系构建,这三项任务是有机的整体,而其核心是人才培养。
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高度重视自主创新和国家创新体系的建设,胡锦涛总书记多次指出,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是推进结构调整、转变增长方式的关键环节.要在实践中走出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科技创新的新路子。温家宝总理也明确指出,自主创新是支撑一个国家崛起的筋骨。人才是自主创新和国家创新体系的根本,没有高素质的人才队伍,自主创新是不可能的,高等学校要认真贯彻落实中央领导同志的指示精神,在国家创新体系建设中发挥重要作用。
高等学校在国家创新体系中的重要作用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第一是培养和造就数以千万计的专门人才和一大批拔尖创新人才,为建设规模宏大、结构合理的高素质人才队伍,为把我国由人口大国转化为人才资源强国作出积极的贡献。第二个方面是加强自主创新,出高水平的科研成果,促进成果转化和产学研结合,为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服务。高校是培养和造就数以千万计专门人才和一大批拔尖创新人才的主体,在推进创新型国家建设过程中负有不可替代的重要的历史责任。全国高等院校都要牢固树立人才培养是学校工作根本任务的思想,大力抓好教学工作。
教学工作的根本问题是质量问题。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和高校都要牢固树立质量第一的观念,把质量作为学校的生命线,制定强有力的政策和措施,加大投入,强化管理,深化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要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加强大学生的理想信念教育、爱国主义教育、思想道德教育和文化素质教育,培养学生的诚信守法意识和团结协作精神,进一步培养大学生的学习能力、实践能力、创新能力、交流能力和社会适应能力,促进人文精神和科学精神的融合,培养出能够满足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具有自主创新能力的高素质人才,为国家创新体系建设提供强有力的人才支撑。
第二,学较要围绕教书育人这个根本任务,把教学工作放在学校各项工作中的中心位置,不断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世纪之交,我国高等教育的改革和发展取得了历史性的成就。高等教育实现了历史性的跨越,高等学校的毛入学率从1998年的9.8%提高到2004年的19%,进入了国际公认的高等教育“大众化”发展阶段。
在扩大规模的同时,国家也始终重视高等教育质量的问题。这几年先后实施了《面向21世纪教育振兴行动计划》、《2003-2007年教育振兴行动计划》,先后启动了“211工程”、“985工程”、“研究生教育创新工程”、“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繁荣计划”等一系列项目。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和高校进一步加大了对教学工作的投入,包括教室、图书馆、实验室等在内的教学条件大为改善,高校科研实力大幅度增强,校园面貌焕然一新.为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针对人才培养面临的新形势、新问题,2001年,教育部出台了《关于加强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提高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的4号文件,这个文件提出了包括教授必须上讲台授课在内的12条措施,对提高教学质量起到了显著的推动作用。紧接着,教育部又在2002年启动了“高等学校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并于2004年底召开了“全国第二次普通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会议”,采取了一系列重要措施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为了鼓励教授上讲台,教育部还专门创设了“高等学校教学名师奖”,表彰那些既具有较高的学术造诣,又能长期从事基础课教学工作、教学水平高的教授。
为了解决优质教学资源不足的问题,近三年,教育部建成了可供全国高校网上共享的精品课程和网络课程近1000门,带动了校、省和国家三级精品课程体系建设,各高校建设了多媒体课程2万余门。与此同时,还加强了高等学校的数字化图书馆、大型仪器设备共享系统和多媒体网络教学环境建设,大大丰富了优质的教学资源。
为了进一步使人才培养和国家需要紧密结合,近年来,教育部门和各高校结合各部门和行业的实际需求,实施了强军计划,为军队培养急需的高层次实用性人才;建立了70个示范性软件学院、35个示范性生命科学与技术人才基地等一大批人才培养基地,为信息、生物技术等产业培养专门人才。与此同时,还加强了核工业、地矿油等国家安全行业、艰苦行业和特殊行业的人才培养。
为了进一步保证高等教育的人才培养质量,教育部还建立了五年一轮的教学质量评估制度。近年来,已对400多所高校开展了教学评估,进一步推动了教学质量的提高。
高等职业教育的人才培养工作也取得了很大成绩。近年来高职院校的广大教职员工积极贯彻执行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走产学研结合之路的方针。积极实施“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技能紧缺人才培养培训计划”,推进学制和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建立了一大批集教学实训、技能鉴定和技术服务于一体的实训基地,为制造业等行业的快速发展提供了人才保障,使高等职业教育得到持续健康的发展。
但是我们要清醒地看到:人才培养、提高质量是一件长期而艰巨的工作。高等教育规模的迅速扩大客观上使师资力量和办学条件等教育资源趋紧,使我们在保证和提高教学质量上遇到很多新的挑战和问题。这些问题主要表现在:有些地方和学校办学指导思想不够正确。热衷于扩大规模。忽视教学工作;有的地方和学校在教学工作上人、财、物投入不足,一些领导和教师在教学工作上的精力投入不足;还有些学校和教师对学生的成长不够关心,不负责任。这些问题严重影响了高等学校的教育质量,十分令人担忧,必须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因此,我们要比以往任何时候都要更加强调高等教育的质量问题,要花更大的力气。坚持不懈地狠抓质量,及时发现和解决事关高等教育质量提高的矛盾、困难和问题。把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作为高校工作的重中之重。
为此。今后要进一步抓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一是要创新制度,强化管理,完善考学工作,要根据新形势的要求,通过制度创新和建设,确保教学质量的提高。要把教授和副教授为本科生上课作为一项基本的教学制度,严格执行。教师要爱岗敬业,把主要精力投入到教学工作当中去。要引导教师正确处理好教学与科研,教学与社会服务的关系,教师要把教学当作“主业”,而不是当作“副业”。鼓励广大教师积极探索教育教学的规律,研究和改革教学内容和方法,不断提高教学水平。要从严冶教,建立严格有效的教师教学考核机制,赏罚分明,真正使教师做到对学生负责,对质量负责,对教育事业负责。
二是要深化改革,围绕学生能力的培养和提高组织教学工作。要深化教学改革,着力提高大学生的实践和创新能力。要大力改变一些课程教材陈旧,理论脱离实际的状况,加快建立新的课程教材体系、考试评价制度,增加综合性和创新性实验。形成有利于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提高的人才培养模式,提高学生自主学习和独立研究问题的能力。要切实加强实验、实习、社会实践、毕业论文(设计)等实践教学环节。要加强产学研的合作教育,加强校际合作、校企合作、高校和科研院所之间的合作,加强各种形式的实践教学基地和实验室建设,使学生通过实习实践增长才干。
三是要加强教育信息化建设,促进优质教育资源的共享。当前,优质教育资源不足仍然是制约教学质量的突出问题。要高质量完成1500门国家精品课程建设任务,大力推进校、省、国家三级精品课程体系建设,形成多学科、多课程的网络共享平台。要建设仪器设备共享系统和数字化图书馆等,加快信息化教学环境建设的进程。要鼓励教师共享精品课程等优质教育资源。按照教育规律和课程特点,推动多媒体辅助教学,不断提高教学效果。
四是要建立和完善高等教育的质量保证体系。目前国家已建立了五年一轮的教学工作评估制度。实践证明,这是一个提高教学质量的行之有效的手段,是政府转变职能,加强宏观管理的重大举措,对推动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和高等学校重视教学工作,不断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发挥了重要作用。教学评估工作是提高质量的基础性的工作,要继续下大力气抓好这项工作。要不断探索符合中国国情和高等教育实际的评估指标体系,引导高等学校科学定位。办出特色,办出水平。要积极开展学科和专业评估,鼓励高等学校建立和完善校内质量监控机制,逐步建立政府、高校和社会有机结合的高等教育质量保证体系,保证人才培养质量的不断提高。
第三,花大力气建设一支适应我国高等教育事业改革与发展的高质量的教师队伍。
提高教学质量,关键是教师。只有建设好一支热爱学生、热爱教学、勇于开拓创新、积极投身于教学和教学改革活动的高水平教师队伍,我们的人才培养质量才有根本保证。
当前,我们要清醒地看到我国的高校师资队伍还不能完全适应新形势发展的需要,建设一支高水平师资队伍,是我国高等教育未来改革发展的过程中十分关键、十分艰巨的任务。现在,社会舆论和学生对一些教师的师德和教风问题反映非常强烈,有些教师上课照本宣科,方法陈旧,缺少新意;有些教师社会兼职过多。主要精力不在教书育人上;还有些教师作风浮躁,急功近利,团结合作意识淡薄等等。这些问题不仅严重影响学生对教师人格魅力的认同。而且直接影响高等教育人才培养的质量和水平。
教师是正确的教育思想的实践者和教书育人的示范者,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培养合格的高素质创新人才,教师的良好素质和正确的教育思想及其教育实践是第一位的。教师必须有科学严谨的学风,爱岗敬业.为人师表。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和高等学校都要高度重视高等学校教师队伍的建设,采取切实的措施提高高校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今后教师队伍建设上要在以下四个方面狠下功夫:一是要大力加强以育人为核心的师德建设。广大教师要以江泽民同志对教师提出的“志存高远、爱国敬业”、“为人师表、教书育人”、“严谨笃学、与时俱进”三点希望为标准严格要求自己,通过自己的言传身教来感染学生,传播知识和社会美德。
二是要深化改革,打破现行的教师身份及职务实际终身制,改革和规范教师选拔、评聘、管理、考核制度,建立优胜劣汰的竞争机制。
三是要为教师创造一个相对自由、宽松、和谐的学术环境和工作氛围,为拔尖人才脱颖而出创造良好的环境。要在制度和经费上进一步保证广大教师能够进行终身学习,不断进修,帮助教师提高教学水平,改进教学方法。
四是要切实关心和帮助教师。解决他们在教学科研和生活中的实际困难和问题,鼓励他们全身心地投入教学改革和人才培养的工作。
同志们,教书育人是教师的天职。桃李满天下是教师最大的幸福。中华民族有着尊师重教的优秀文化传统,中国历史上出现过许多著名的教育家和思想家,他们给我们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也是我们加强教师队伍建设的思想源泉。长期以来,我国高等学校的广大教师为人才培养和提高教学质量作出了巨大的贡献。我们希望广大教师更加积极地投身到人才培养和教学改革洪流中去。热爱学生、热爱教学,成为学生亲密的朋友、尊敬的师长和人生道路上的引路人。
同志们,21世纪头二十年。是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必须紧紧抓住并且可以大有作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宏伟目标,有赖于包括一千多万教师在内的全体中华儿女的共同努力。让我们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紧密团结在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周围,与时俱进、开拓创新、扎实工作、艰苦奋斗,努力开创新时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的新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