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培计划”工作信息
(总第17期 2008年第6期)
乐山师范学院 教务处 2008年11月20日编发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编者按:
今年“双培计划”的合作范围扩大到雅安市雨城区等地,11月19日杨胜宽副院长和教务处工作人员到雅安市雨城区看望顶岗实习学生,并同雅安市雨城区教育局商谈以后进一步合作事项。
顶岗实习已近2个月,通过顶岗,学生们有了更多的感触,在此刊载部分学生报告,向关心“双培计划”的领导和广大师生汇报。
杨胜宽副院长带队到雅安看望“双培计划”顶岗实习学生
“双培计划”实施一年多来,取得广泛影响。乐山市以外一些地区主动和我校联系洽谈开展教师教育合作项目。今年“双培计划”的合作范围扩大到成都市新津县、雅安市雨城区等地。11月19日,杨胜宽副院长和教务处陈晓春处长、谢春明副处长到雅安雨城区看望顶岗实习学生。
今年有10名学生在雨城区5所学校参加“双培计划”顶岗实习。计信系张波老师目前在雨城区教育局挂职担任副局长,他和人事科饶科长全程陪同检查组先后到了碧峰峡中心校、孔屏小学、孔屏中学、对岩中心校等学校,看望顶岗实习学生。在每所学校,杨副院长都与实习学校领导和顶岗实习学生座谈,了解学生工作、生活情况,征求实习学校对“双培计划”的看法和建议、对我校学生培养的建议。
实习学校对我校实习生普遍感到满意,在对岩中心校实习的文新学院胡青青同学表现尤为突出。对岩中心校住宿条件相对较差,有的同学刚到校时还不能适应,胡青青虽是一个娇小的外省女生,但抱定一个信念:不管将来是否从事教育事业,也不管将来是否在这里从事教育事业,既然有了那么难得的一个顶岗实习机会,就要好好珍惜,做好现在要做的每一件事,才会逐步积累经验,将来更好地做好自己的工作。实习学校领导交代的每项工作,她都尽心尽力地做好,全身心地投入到实习工作中,很快就赢得老师和同学的喜爱,学校领导多次动员她毕业后来校任教。
同学们在指导教师指导下通过大量的教学实践收获很大,逐步成熟起来。刚到实习学校时,有些同学显示出在处理人际交往中的稚嫩,有的在组织教学方面不能很好地控制。实习学校的领导和老师在肯定他们知识面广的同时,指出缺点,从工作、生活方方面面给予指导。张波副局长经常到学校看望他们,了解他们的成长情况,和学生交流,从细节入手,进行教导。带队老师赵勇刚对个别思想有波动的同学,专门赶到学校,促膝长谈,及时指导,效果明显。
杨副院长鼓励同学们认真实习,学习的内容不仅仅局限于教学,还要学习优秀老师的师德师风,学习做人;感谢实习学校对学生的关心和培养;感谢雨城区教育局对“双培计划”的支持,同时表示我校对雨城区教育局开展的教师培训将给予大力支持,希望双方能在更广的范围内开展合作。
杨副院长在孔屏中学和顶岗实习学生座谈
杨副院长看望在碧峰峡中心校顶岗实习学生
体会艰辛,收获成长
——金口河区共安彝族乡初级中学顶岗实习报告
文新学院 邱杰 外国语学院 李英晓 数学系 谢育松
9月18日,我满怀期待和激动来到了金口河共安彝族乡初级中学,随同前往的还有外国语学院的李英晓和数学系的谢育松,在这里我们将度过一个学期的顶岗实习生活。
未来之前,心中早已预想,顶岗实习的地方一定是在大山深处,坐落在半山腰上或者山脚下,道路险峻,人口稀少,没想到实际的情况却好得多。学校位于大渡河畔,依山傍水,小巧玲珑,校园中间是操场,两栋教学楼,两栋宿舍楼沿操场而建,花草树木排列有序,给人清新洁净的感觉。学校领导介绍说,除了金口河区中学外,这就是全区修得最好的校园了。
李英晓住进了教师宿舍,有水有电,还不错。我和谢育松则住进了学校微机房旁边的一个值班室,里面零散地堆放着不用的电视和电脑,开始既不通水也不通电,又找不出什么原因,每晚只能点蜡烛照明就寝,到学生宿舍拎水,就这样度过了近一个月。后来一位好心的看门师傅知道情况后,主动帮助我们解决了用电的问题,让我们告别了秉烛夜宿的日子,真是不胜感激。再后来听说,微机房和值班室的电是串联,共用一个闸,一开双用,势必浪费,固如此。电通了,用水则依然照旧。
伙食方面,按学校的要求吃食堂,伙食自费,中午备有教师餐,天天以土豆系列为主打,难以下咽,很不习惯。可学校附近都是农家,没有什么商铺和饭馆,中午只能将就着学校的吃,到了下午就更糟,由于学校离金口河区很近,很多老师都回家了,仅值班老师在校,食堂做的饭菜就更差了。晚饭我们有时是吃上一包方便面,外加点零食就凑合了。廖老师来看我们的时候也跟我们一样,吃了一包方便面就算了,说起来还很惭愧。到了周末,学生放假,食堂关门,学校周围没有饭馆,我们只有两个选择,要么吃方便面,要么坐车到金口河去吃饭,我们一般都选择后者,一星期了总要吃点油才行啊。馆子里价格高份量少,这样下去,一学期八百元的生活补助难以为继。
教学方面,学校分小学和初中两个部分,以彝族学生为主。小学六个年级六个班,初中三个年级六个班,一个年级两个班,全校共400余学生。我们三人主要负责八年级的教学和班主任管理工作,由于学校师资力量缺乏,所以我们除了自己的专业课程教学外,还要上其它一些课程,比如我负责语文、地理,李英晓负责英语、思想品德,谢育松负责数学、实践创新,小学五年级的英语,此外还有各自的早晚自习,任务比较重。我们开始是听课,跟着指导老师学习,了解班级学生情况,国庆后正式顶岗。我们在教学上所面临的最大现实和严峻考验就是学生的基础太差,超乎预想。八年级的学生,有的汉语拼音还不会拼,有的ABCD26个字母认不全,有的不知道直角等于90度,有的不清楚中国位于南半球还是北半球……基于这些原因,刚开始上课时我们可谓身心俱疲,课堂上充满了“意外”。
媒体新闻常常报道中国城乡教育差距如何之大,没有直观感受,体会不深,这一次顶岗实习零距离的接触令人震撼、给人冲击。但是,我们决不会因为他们基础差就放弃他们,相反,我们的责任感更强了。虽然我们在教学上还是新手,在班级管理上才刚刚起步,但是我们尽心尽力地工作着,尽可能地帮助他们学好知识,打牢基础,哪怕再苦我们也愿付出。所以上课时尽量多穿插一些基础知识,希望通过不断的回忆和强化来夯实他们的基础,别人一节课完成的内容,我们要分两节课甚至三节课来完成,哪怕讲得口干舌燥、声音嘶哑也还在继续。学生也还是很爱学习的,有热情,有渴望,也明白“知识改变命运”。在我们的细致讲解下,同学们听课,做笔记,完成作业都很认真,平时学习中有了各种疑问也喜欢找我们一起探讨。过段时间学校就要举行期中考试了,心中难免会担心,但更多的是期待,不求他们成绩在短时间内突飞猛进,只要能在原基础上有所进步就是对我们最大的安慰和鼓励。
与学生相处虽然短暂,但是我们之间的感情却如燃烧的火焰般炙热,因为他们,我们更加明白责任和成长的含义,更加期待自己在顶岗中实现蜕变和升华。顶岗有艰辛也有收获,有烦恼也有快乐,还有那一份对学生的不舍之情,是孩子们的笑脸和希望支撑着我们坚守在这里,是那份对教育的热爱。
峨边大堡中学实习之体验
外国语学院 华锦良
盼望已久的顶岗实习分配终于有了结果,意想不到的是,我被分配到了峨边的大堡中学,一同前往的还有中文系的王霞和数学系的陈晟。据说,那里山高路远,少数民族众多,打架斗殴并不鲜见,心里很是担心。
9月10日清晨,我们一行12人和廖老师一道开始踏上了去峨边顶岗实习的路,当公交车缓缓离开乐山师院的那一刻,一种依依不舍的感觉顿时涌上心头,仿佛一个小男孩要远离母亲的怀抱,永远不再回来似的。车子过了峨眉,我们就完全进入了群山的怀抱,四处高山耸立,人烟稀少,道路弯弯曲曲,坐在车上身子禁不住左右摇晃,没多久我和另一个同学就晕车了,那难受的滋味现在都还清楚地记得。两个多小时的颠簸之后,我们终于到了峨边,中午吃完饭,下午又开始坐车到大堡中学。那是怎样的一条路啊,弯路更多更险,从山脚一直盘到山腰,从这座山转到那座山,好像永远不会终止似的,我这才体会到了什么是“山路十八弯”。一路上,车子摇晃得更厉害,我们也晕得更惨了,身体似乎都支撑不住了,只好忍着,大概一个多小时后,我们终于到了大堡镇。
这是一个山区的小镇,路面凹凸不平,街道十分狭窄,两边的店铺很少,给人灰蒙蒙的感觉,垃圾也随处可见。车子到站后,大堡中学的古校长和一位老师热情地接待了我们,学校成长方形纵向布局,教学楼、学生宿舍看上去挺新的、操场也硬化了,我们三人被安顿在学校的一幢住宿楼里,一人一间,配有一张床一张桌,只通了电。晚上,古校长特意招待了我们,好菜好酒,热情有加,让我们倍感温暖。
这一晚睡得相当不好,由于没有木板垫着,床凹凸不平,几晚睡下来,腰酸背痛,人显得格外地没有精神。我们住的这幢小楼,紧挨着学校的垃圾堆和公共卫生间,现在天气转冷了,寝室里面蚊子和苍蝇依然可见。更糟的是,从窗子斜看出去,一块硕大的坟头明明白白地横着,晚上难免会作恶梦,我想他们俩人也和我差不多吧。刚来那会儿,碰上周末,学校空荡荡的,就我和陈晟留校,加上厕所的灯坏了,晚上都不敢起夜上厕所。
第一次在学校食堂吃饭,看到有回锅肉觉得伙食还行,虽然五块钱一顿贵了点,吃起来心里比较踏实,没想到,顿顿都是回锅肉,弄得我们一看到肥肉就恶心,晚上就更是没得选择了,以中午的剩菜为主,同样是五块钱一顿。王霞对此很不习惯,常常是零食做了主食,要不就是熬点米粥充饥,全然没了食欲。
因为缺语文老师,王霞一来就开始顶岗了,此外,除了上八年级2,3班的语文,她还上了这两个班的体育课,这样加起来一周就有十四节课,而且上两门课备起课来就很困难。我和陈晟听了一周的课,国庆后才正式顶岗。因为大堡中学没有派班主任到乐山学习,所以我们都没机会参加班主任实习,这使我们稍微有点遗憾。顶岗后我上了八年级(1,4班)的英语和八年级(1,2,3,4班)的音乐,这样加起来一周就有十四节课;陈晟上八年级(1,2班)的数学,他的课时与我相同。
这里的教学可一点也不轻松,刚上讲台那会儿,满以为农村的学生容易管,容易教,没想到,他们的调皮劲可一点也不亚于城市里的学生。由于他们小学教育落后,基础知识很不扎实,加之有相当一部分彝族学生,他们的知识储备更少,底子薄,学习起来非常吃力,教学难以按照正常地进度开展,很多孩子对学习也就失去了兴趣和信心,特别是英语和数学,能学懂就相当不错了,学好只是一种奢望而已。正因为如此,很多学生就捣蛋生事,不好管理,连王霞都好几次气得不思茶饭。好在王霞特别擅长做思想工作,特别有耐心,好些调皮的学生都服她的管,这也算是给她的回报吧。我和陈晟的教学也遇到了许多困难,因为山里的孩子基础差,所以课程进度很慢,很多知识我们要反复给他们讲,即使这样很多学生仍然跟不上,有的学生干脆放弃了,这样一来有些学生养成了不遵守纪律的坏习惯,但经过我们一个月的努力,许多学生改正了错误的认识,这令我们感到很欣慰。
虽然教学有这样那样的难处,我们依然竭尽全力去搞好教学和班级管理,与学校的其他老师也相处得非常融洽,这里大部分都是年轻的老师,和我们很谈得来,大家在一起经常分享教学上的得失与经验,比如说如何管理班级,如何讲授,在与他们一次次的交流中我们学到了许多在大学里学不到的东西,而且在听他们讲课的过程中我们学到了很多教学方法。
虽然顶岗实习很艰苦,在生活学习上有很多困难,但在我们习惯艰苦克服困难的过程中,我们学会了什么是坚强,如何坚强。此外,我们在亲身体验讲课的过程中不断改进课堂管理和教学方法,这都使我们获益良多。所以顶岗实习是锻炼我们意志的最好方法,我们一定会坚持到底。
带队教师廖百秋和峨边大堡中学顶岗实习学生合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