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进一步加强通识教育选修课程建设,强化通识教育在高校人才培养中的作用,提高通识教育质量水平,现就2013-2014学年第一学期通识教育选修课程申报工作通知如下:
一、课程设置目标
通识教育选修课是面向全校不同学科背景学生设置的非专业教育课程,基本目标是“拓宽视野、淡化专业、加强基础、注重融合”。课程设置应注重文理渗透,促进不同学科的融合,培养和陶冶学生的科学和人文精神,健全学生知识结构,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能力。
二、课程设置原则
通识教育选修课的设置应遵循以下原则:1、基础性:课程内容应注重培养大学生的基础知识和基本素养;2、普适性:课程内容应适合全校不同专业学生学习;3、应用性:课程设置应注重内容的应用性,增强学生学习兴趣。
三、课程体系设置
通识教育选修课课程体系由五大模块构成,即人文艺术类、社会经管类、自然科学类、实践技能类、教师教育类。
1、人文艺术类。主要包括中西方文学、哲学、历史、文化艺术、道德伦理等学科领域。旨在使学生了解和认识中西方文化与文明,增强文化积淀、思想蕴含;培养学生人文素养,陶冶艺术情操。
2、社会经管类。主要包括社会与政治、经济与管理、法律与维权、婚恋与家庭、社会心理等学科领域。旨在使学生掌握社会发展的本质及其规律,引导学生客观地看待和分析社会现象,正确处理和应对自我与现实问题。
3、自然科学类。主要包括生命与自然、科学与技术、安全与健康、地理与旅游、环境保护等学科领域。旨在使学生正确认识生命与自然规律,了解科学发展进程;普及安全与健康常识;培养在社会实践中利用自然规律的能力。
4、实践技能类。主要包括礼仪修养、计算机技术、职业与人生规划等学科领域,旨在培养学生职业技能,提高个人修养;指导学生正确规划未来,培养适应社会和自我发展的能力。
5、教师教育类。主要包括教育原理、教育心理、心理健康、师范技能、教学艺术等学科领域,旨在培养师范生理论素养与职业素质。
四、课程申报要求
1、教学院在《2013-2014学年第一学期通识教育选修课课程规划》任务(附件1)的基础上,组织教学效果好、工作责任心强的教师积极申报,加强指导,确保课程质量。
2、课程申报包括已开课程和新开课程两类(不得以专业课直接或间接替代),教师围绕课程设置原则和课程体系认真填写《2013-2014学年第一学期通识教育选修课程申报表》(附件2),交教学院审核并签署意见。
3、教学院汇总审核通过的课程,填写《2013-2014学年第一学期通识教育选修课程申报汇总表》(附件3),领导签字盖章后,与教师申报表(附件2)一同于5月10日前交教务处教务科。联系人:余玲,电话:2276363。
4、教师申报的课程一旦通过审查,无需每学期申报,教师要保证能持续开设(如需停开,提前报教务处审批),确保通识教育选修课程库的相对稳定。
5、鼓励教学效果好的教师多申报,但原则上不超过两门;鼓励受学生欢迎的课程重复开设(不超过两次)或多个教师同时开设。原则上因公或因私经常调停课的教师不宜申报。
6、机关人员申报通识教育选修课程根据课程性质纳入相关学院统一申报。
学校将进一步加大通识教育选修课程的建设力度,逐步采取立项建设的方式,形成一批高质量的通识教育选修课程;教学院加强课程指导、审核和教学管理;通识教育选修课任课教师应加强教学模式与方法改革,共同推动通识教育课程向精品化方向发展。
乐山师范学院教务处
二〇一三年四月二十六日
附件 :1、《2013-2014学年第一学期通识教育选修课课程规划》
2、《2013-2014学年第一学期通识教育选修课程申报表》
3、《2013-2014学年第一学期通识教育选修课程申报汇总表》
附件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