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开展2025年度产教融合专项培育工作的通知

 

各二级单位:

为深入贯彻落实《关于大力推进应用型本科高校建设发展的指导意见》川教〔202440)和乐山师范学院关于进一步深化产教融合工作的实施方案》(乐师院〔20258号)文件精神,进一步深化学校教育教学改革,更加有力推动产教深度融合,校企深度合作,促进高等教育更好服务国家战略、融入区域发展,学校决定开展现代产业学院、应用型产教融合品牌基地应用型品牌专业、应用型品牌课程以及应用型产教融合品牌教材培育建设工作,现将相关事宜通知如下

    一、培育建设目标

重点对接我省电子信息、装备制造、食品轻纺、先进材料、能源化工、医药健康六大优势产业以及现代农业、现代服务业、战略性新兴产业、未来产业我市人工智能、晶硅光伏、核技术应用、绿色化工、新型建材、食品饮料等先进制造业产业集群和文化旅游产业,围绕学校教师教育、电子信息与人工智能、新能源绿色化工、食品药品与健康、数字经济、文化旅游、农林生态7大专业集群建设,依托学科专业为应用型,产教融合、科教融汇基础扎实。2025度拟立项培育建设现代产业学院(特色学院)3-5个,应用型产教融合品牌基地4-6个,应用型品牌专业6-10个,30门左右应用型品牌课程以及10-20应用型产教融合品牌教材理工农管类学院可申报1-3应用型品牌专业,同时配套推荐3-6门应用型品牌课程;其他学院可申报1个应用型品牌专业,同时配套推荐1门应用型品牌课程。

    二申报类型及要求

   现代产业学院

        1.人才培养主要专业与区域产业发展具有高度契合性,优先推荐相关专业列入国家级一流专业”“省级一流专业

        2.相关产业列入区域发展整体规划。

        3.参与企业在区域产业链条中居主导地位或在区域产业集群中居关键地位(对新一代信息技术、机器人、人工智能、智能制造、航空航天、 船舶与海工装备、关键软件、集成电路、绿色低碳、工业互联网、 工业母机、新能源与智能网联汽车、生物医药、新材料、文化旅游等领域予以重点支持)。

        4.相对稳定的高水平教学团队,企业兼职教师数不少于学院在职专任教师数。

        5.实践教学学时不低于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总学时30%

        6.具有相对丰富的优质教学资源

        7.构建了理念先进、顺畅运行的管理体系,具备较完善的人事、财务、考核评价等相关制度。

        8.学校、地方政府、企业能够提供相对集中、面积充足的物理空间,每年提供稳定的经费支持,用于人员聘任、日常运行等。

        9.参建各方对学院发展给予政策扶持。

        10.新申报现代产业学院培育单位、已立项建设的校级现代产业学院和省级现代产业学院,须同时申请1-2应用型产教融合品牌基地培育,2个左右应用型品牌专业,3-5门应用型品牌课程,3-5门应用型产教融合品牌教材。

    应用型产教融合品牌基地

1.应用型产教融合品牌基地集教学、培训、科研、技术服务等多种功能于一体的综合性应用型产教融合品牌基地主要从以下方面开展校企合作:创新人才培养模式,优化实践教学体系,开发建设产教融合应用型品牌课程和教材,组织实施专业实践和学位论文指导,共同开展产教融合型师资队伍建设,校企联合开展科学研究、课题申报、项目研发等,产出高质量的科技创新或实践应用成果。

2.由高校和企事业单位联合申报,双方需签署正式合作协议。实践基地合作单位的选择,应避免与已立项国家及省级实践基地的合作单位重复。

3.企事业单位要求在行业领域具有鲜明特色和明显优势,实践基地应是具有独立法人资格的企事业单位或行政部门,且具有较大规模、较强实力、较高知名度、管理制度规范,与国家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重大战略对接紧密,在协同创新、科研究、人才培养等方面有较好的合作基础。

4.实践基地应具有健全的组织管理体系,具有教学运行、学生管理、安全保障等规章制度,并由校企双方主要领导担任实践基地的负责人

5.实践基地的指导教师队伍应由高校教师和企事业单位的专业技术人员、管理人员共同组成,师资力量能够满足实践基地的教学需求。

6.实践基地应有科学可行的建设方案,建设思路清晰,教学任务明确,管理有保障。实践基地应加强对学生安全、保密、知识产权保护等方面的教育,做好相关的管理工作。要严格安全管理制度,提供充分的安全保护设备,切实保护学生的身心健康与人身安全。

    (应用型品牌专业

1.申报专业须符合我校学科专业设置调整优化改革政策,且至少有一届本科毕业生。

2.申报专业应紧密对接产业链、创新链,服务面向产业属于四川省六大优势产业提质倍增计划(电子信息、装备制造、先进材料、能源化工、食品轻纺、医药健康)和数字经济产业范围,且至少与1个高质量、上规模企业行业建立了深度合作关系。

3.专业负责人应具备高尚的师德师风,具有高级专业技术职务和行业企业实践经历,有丰富的教学经验和一定的行业影响力;师资队伍实力较强,承担过高水平的教育教学改革与产教合作项目,并取得优秀成果;“双师双能型”教师占比不低于60%,行业、企业、实务部门兼职教师占比原则上不低于25%,且承担专业课、实习实训等环节教学时数占总教学学时的比例应达到30%以上。

    (应用型品牌课程

1.申报课程须为此次申报应用型品牌专业的校企合作类专业基础课或核心课程。

2.申报课程纳入最新版人才培养方案,原则上应2025731日前至少经过两个学期或两个教学周期的建设和完善,取得实质性改革成效。

3.课程负责人应具备高尚的师德师风,具有企业背景或有行业企业工程实践经历;团队主要成员应为近5年内讲授该课程的教师,师德师风好,教学能力强,积极投入教学改革;团队成员中应有行业企业专家参与,原则上行业、企业、实务部门兼职教师占比不低于25%双师双能型教师占比不低于60%

已获批省级及以上一流本科课程、省级应用型品牌课程、省级高阶课程的课程不予推荐。

    (应用型产教融合品牌教材

1.立德树人,导向正确。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和价值导向

2.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第一主编应为学校在职教师,具有高级专业技术职务,主讲同类课程5年及以上,在本学科有较高的学术水平、丰富的教学经验或企业实践经历。参编人员中至少有1名行业企业专家。

3.内容先进,注重实践。密切对接我省六大优势产业领域(电子信息、装备制造、食品轻纺、能源化工、先进材料、医药健康)以及现代农业、现代服务业、战略性新兴产业、未来产业的新知识、新技术、新工艺和新方法等。

4.编排科学,形态新颖。充分利用新一代信息技术,整合优质资源,创新教材呈现方式,鼓励建设以数字教材为引领的新形态教材

5.拟申请应用型品牌专业、品牌课程的支撑教材、拟建(已建)现代产业学院、产教融合基地支撑的教材,优先培育。

    三申报程序

(一)各教学院按照通知要求准备材料,积极组织申报。

(二)教学单位遴选推荐。各教学单位根据建设任务和申报要求,认真组织基础较好的现代产业学院、应用型产教融合品牌基地应用型产教融合品牌教材应用型品牌专业和应用型品牌课程积极申报,把好政治关、学术关和质量关。

(三)教学部组织专家进行评审公示无异议后发文。

    四材料报送

    (一)现代产业学院

请各教学院于2025910日中午12:00前,以学院为单位将《乐山师范师范学院校级产业学院建设方案》(附件1)、《推荐汇总表》(附件2)及相关支撑材料电子版报送至邮箱:411472577@qq.com文件请以教学院名称+申报项目名称命名。

联系人:秦奋,电话:2276182

(二)应用型产教融合品牌基地

请各教学院于2025910日中午12:00前,以学院为单位将《乐山师范学院应用型产教融合品牌基地申报书》(附件3)、《推荐汇总表》(附件4)及相关支撑材料(包括企事业单位简介、资质证明、共建协议等)电子版报送至邮箱:820018243@qq.com文件请以教学院名称+申报项目名称命名。

联系人:宋春草、刘怡君,电话:2276182

(三)应用型品牌专业和品牌课程

请各教学院于2025910日中午12:00前,以学院为单位将《乐山师范学院应用型品牌专业建设项目申报书》(附件5)、《乐山师范学院应用型品牌课程建设项目申报书》(附件6)、《乐山师范学院应用型品牌专业、品牌课程建设项目推荐汇总表》(附件7报送至邮箱:2788624139@qq.com文件请以教学院名称+申报项目名称命名。

联系人:陈欢,电话:2276181

(四)应用型产教融合品牌教材

请各教学院于2025910日中午12:00前,以学院为单位将《乐山师范学院应用型产教融合品牌教材申报书》(附件8)、《推荐汇总表》(附件9)及相关支撑材料电子版报送至邮箱:1254894844@qq.com文件请以教学院名称+申报项目名称命名。

    联系人:王雨晴,电话:2271913

 

                                         教学部

                                                                                     202572



 

2025-07-02 09:42:16 点击数:
  • 上一条文章:
  • 下一条文章: 没有了
  •   
    联系方式:

            教研教改科:0833-2276181           教学运行科:0833-2277915   

            实践教学科:0833-22762330833-2276182   沫若学院教务科:0833-2270208

            教育评估科、质量监控科:0833-2273946    教材科:0833-2271913

            学籍管理科:0833-2277922          考试科:0833-22763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