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务[2019]140号
校内各单位:
按照《教育部关于一流本科课程建设的实施意见》、《四川省教育厅关于开展2019年线下、线上线下混合式、社会实践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推荐认定工作的通知》精神和要求,学校决定开展2019年线下、线上线下混合式、社会实践三类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申报工作,现就有关事宜通知如下:
一、申报类别
根据省厅要求,我校可推荐2门国家级线下一流本科课程,3门线上线下混合式一流本科课程,1门国家级社会实践一流课程。各教学院根据本科人才培养方案,结合各专业课程建设情况,按照课程性质归属不同类别进行申报。
1.线下一流课程。主要指以面授为主的课程,以提升学生综合能力为重点,重塑课程内容,创新教学方法,打破课堂沉默状态,焕发课堂生机活力,较好发挥课堂教学主阵地、主渠道、主战场作用。鼓励教学团队师资雄厚、成果显著、教学效果好的专业核心课程申报。
2.线上线下混合式一流课程。主要指基于慕课、专属在线课程(SPOC)或其他在线课程,运用适当的数字化教学工具,结合本校实际对校内课程进行改造,安排20%—50%的教学时间实施学生线上自主学习,与线下面授有机结合开展翻转课堂、混合式教学,打造在线课程与本校课堂教学相融合的混合式“金课”。鼓励省级、校级精品在线开放课程优先申报。
3.社会实践一流课程。以培养学生综合能力为目标,通过“青年红色筑梦之旅”、“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创新创业和思想政治理论课社会实践等活动,推动思想政治教育、专业教育与社会服务紧密结合,培养学生认识社会、研究社会、理解社会、服务社会的意识和能力,建设社会实践一流课程。课程应为纳入人才培养方案的非实习、实训课程,配备理论指导教师,具有稳定的实践基地,学生70%以上学时深入基层,保证课程规范化和可持续发展。
二、申报要求
申报课程须至少经过两个学期或两个教学周期的建设和完善,取得实质性改革成效,在同类课程中具有鲜明特色、良好的教学效果,并承诺入选后将持续改进。符合相关类型课程基本形态和特殊要求的同时,在以下多个方面具备实质性创新,有较大的借鉴和推广价值。
(一)教学理念先进。坚持立德树人,体现以学生发展为中心,致力于开启学生内在潜力和学习动力,注重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
(二)课程教学团队教学成果显著。课程团队教学改革意识强烈、理念先进,人员结构及任务分工合理。课程负责人应由学术造诣高、教学经验丰富、具有高级职称的教师担任。主讲教师具备良好的师德师风,具有丰富的教学经验、较高学术造诣,积极投身教学改革,教学能力强,能够运用新技术提高教学效率、提升教学质量。
(三)课程目标有效支撑培养目标达成、课程教学设计科学合理、课程内容与时俱进、教学组织与实施突出学生中心地位、课程管理与评价科学且可测量。
(四)附件材料要求,详见申报书。
三、申报程序
1.即日起,各课程教学研究团队在认真论证的基础上填写申报书,同时准备说课视频等附件材料,将申报材料提交所在学院。
2.各学院严格按照申报要求,对申报材料认真审核,择优选拔,将选拔结果及申报材料(申报汇总表、申报书、附件材料)报送到教学部教研教改中心。各学院坚持宁缺毋滥的原则,对申报材料进行严格把关,对所申报的课程内容(文字和影像等)应进行认真审查,课程资源不得存在任何政治性、思想性、科学性、规范性问题以及侵犯知识产权、肖像权的问题,坚决杜绝不适宜网络传播的资源上传,对存在上述问题的课程实行“一票否决”,造成负面影响的,按规追责。
3.学校组织评审,公布评审结果,上报省教厅。
四、材料报送及时间安排
请各单位加强领导,统筹规划,认真组织好申报工作,并于2019年12月16日前将《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申报书(2019年)》(附件1,一式2份)和《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申报推荐汇总表(2019年)》(附件2,一式一份)签字盖章报教学部教研教改中心,逾期不再受理。联系人:李丽萍,电话2271913,邮箱635487794@qq.com。
附件:1. 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申报书(2019年)
2. 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申报推荐汇总表(2019年)
教学部
2019年12月2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