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山师范学院高质量教材培育工作通知

为全面贯彻教育部《普通高等学校教材管理办法》《“十四五”普通高等教育本科国家级规划教材建设实施方案》和全国教材工作会议精神,落实学校《“十四五”发展规划》,切实推进高水平教材建设,现启动高质量教材培育相关工作。

一、指导思想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坚持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服务国家发展战略,编修结合,遵循教育教学规律和人才培养规律,为学校培养高素质应用型人才提供坚强支撑。

二、基本原则

坚持立德树人。深入推进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进教材,全面贯彻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着力打造培根铸魂、启智增慧的高水平教材,强化教材育人功能,切实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坚持科学规划。紧密围绕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对人才培养的新要求,聚焦学校人才培养定位,立足学科专业优势与发展需要,全面梳理教材建设现状,科学制定教材建设规划,推进教材建设的制度化、规范化、精品化。

坚持突出重点。重点建设专业核心课程教材,体现学校教育教学改革最新成果的教材,体现学校学科专业优势和特色的教材,紧缺、交叉、新兴学科领域的教材。

坚持示范引领。鼓励教学经验丰富的学科与学术带头人组织精干团队编写教材;鼓励国家级和省级一流课程教学团队、专业核心课程建设团队等编写反映先进教学改革理念、特色鲜明的课程配套教材;鼓励编写充分反映产教融合、科教融汇的教材;鼓励编写学科竞赛转化为课程的教材;鼓励建设以数字教材为引领的新形态教材。

三、培育目标

(一)为学校新一轮申硕工作的顺利推进奠定坚实基础;

(二)为“十四五”“十五五”各级规划教材遴选、教材成果奖的申报做好准备工作;

(三)深化产教融合,为省级应用型产教融合品牌教材做好培育工作;

(四)为省级双创学院、省级专创融合课程申报做好培育工作;

(五)为四川省2024—2025年重点图书出版规划项目遴选、四川省新农科研究与改革实践项目、教学成果奖的申报做好准备工作。

四、培育类别

(一)申硕专项教材培育

申报要求:申报的教材要与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点(已授权或建设点)确定的方向相符,教材内容要体现相关专业领域的最新发展动态和学术前沿信息;要体现跨学科、跨领域的交叉融合,在教材中适当增加实践比重、强化应用导向,突出实践创新,着力提高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能力;优先培育简况表中骨干教师(或学科带头人)所著教材。

(二)各级规划教材培育

申报要求:专业领域选用范围广,原则上经过2年(含2年)教育教学实践检验(同一种教材不同版次的使用时间可以累计计算),师生认可度高,使用效果好的优秀教材,通过内容更新、方法创新、持续改进等进行细致修订再版。

(三)应用型产教融合品牌教材培育

申报要求:聚焦我省六大优势产业以及现代农业、现代服务业、战略性新兴产业、未来产业,申报的教材须为面向专业基础课程或专业核心课程编写的教材,参编人员中至少有1 名行业企业专家。

(四)专创融合教材培育

申报要求:体现跨学科交叉融合,可结合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学科竞赛等实践教学,采用数字化资源与项目制学习。申报的教材可面向专业基础课程、专业核心课程或全校性通识必修课程。

(五)育苗班专项教材培育

申报要求:立足乐山乡村振兴发展战略,聚焦乐山市乡村产业、农村教育、文化旅游、生态环境、基层治理等领域。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在编写体例结构上,按照理论阐释、总体情况、案例分析的逻辑体系呈现,通过点评解读、知识拓展、实践操作等内容,着力提升丛书的理论性、知识性、可读性与趣味性。申报的教材主要面向乡村振兴后备人才育苗班理论课程。

五、申报条件与程序

(一)申报条件

请各教学院有组织、有针对性的申报,教材编写人员应符合以下条件:

1.政治立场坚定,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坚定“四个自信”,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遵纪守法,有良好的师德师风。

2.熟悉人才培养规律,了解教材编写工作,文字表达能力强,有丰富的教学、科研经验。

3.教材第一主编为本校教师。原则上,第一主编应具有高级专业技术职称或博士学位,在一个年度限申报一个培育项目,且在原有立项项目未结题前不新立项。

(二)申报程序

1.教师个人申报。教师按培育类别填写相关申报书。

2.教学单位审核。各教学单位对参与教材申报、编写的所有教师进行思想政治情况和师德师风审查,对申报内容进行审核,出具审核意见并公示。公示无异议将申报书、汇总表及公示结果提交教学部教材建设管理科。

3.学校评审及立项。学校组织专家对申报材料进行评审,择优立项。

(三)申报材料

1.各申报教材须提交对应类别的申报书(一式两份)。

2.各二级教学单位须提交《教材申报汇总表》(一式一份)。

以上材料请同时提交电子版。修订教材另附使用情况证明、获奖证书及教材样书1本等佐证材料,新编教材另附至少一章完整教材样稿或整个教材大纲。

请各二级教学单位于11月8日前将申报材料报送至教材建设管理科(弘毅楼306B),电子版发至邮箱:1254894844@qq.com。逾期不予受理。联系人:王老师,联系电话:0833-2271913。

六、组织与保障

(一)夯实组织领导。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强化党对教材工作的领导,学校党委在教材工作中负总责。进一步落实学校和学院党委主体责任,充分发挥教材建设委员会及有关职能部门在教材建设中的重要作用。学院党总支对教材工作负总责,负责组织制定学院教材建设规划,确保教材规划的思想性、科学性、先进性。

(二)加强教材队伍建设。采取激励措施调动广大教师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建立老中青相结合的高水平教材建设梯队,为教材建设提供人才保障。教材成果纳入教学院年终绩效考核评价体系,教材编写出版纳入教师工作量考核,并作为职称评聘、岗位聘用、职务晋升的重要依据。完善教材审核专家队伍,充分发挥审核专家在教材建设和出版工作中的作用,切实提高教材质量。

(三)强化经费保障。增加经费投入,加大教材建设立项(含高水平修订再版教材)支持力度和优秀教材奖励力度。本次立项新编教材按《乐山师院教材管理办法》(乐师院〔2022〕119 号)相关规定进行资助出版,立项的再编再版教材按实际修订情况酌情进行资助。

教材建设与管理科 2024-10-11 15:45:20 点击数:
  • 上一条文章:
  • 下一条文章:
  •   
    联系方式:

            教研教改科:0833-2276181           教学运行科:0833-2277915   

            实践教学科:0833-22762330833-2276182   沫若学院教务科:0833-2270208

            教育评估科、质量监控科:0833-2273946    教材科:0833-2271913

            学籍管理科:0833-2277922          考试科:0833-22763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