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选拔2012-2013学年第2学期通识教育网络课程辅导教师的通知

校内各单位:

我校通识教育选修课开设至今,对提升学生的人文精神和科学素养起到了积极的作用。为完善我校通识教育选修课课程体系,吸纳更多优质教育教学资源,学校拟在通识教育选修课中增加“通识教育网络课程” 板块(见附件1),并采用学生自主学习与教师网上辅导相结合的教学模式。为了有效地推进此项工作,学校拟在全校专任教师中选拔通识教育网络课程辅导教师,现将相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通识教育网络课程辅导教师基本职责

通识教育网络课程教师主要通过网上辅导,帮助学生顺利完成课程学习,保证教学质量。具体职责如下:

1.观看视频,熟悉课程内容,查阅相关资料。

2.发布课程学习公告。如:作业通知、教学活动预告、资源更新通知等。

3.课程导学。如:课程考核要求及方式(包括阶段在线考核的次数、作业的次数与要求、课程结业考核的方式与要求)、学习进度安排等。

4.布置并批改作业。定期布置网上作业并及时批改。

5.网上答疑。与学生网上交流讨论,实现师生互动。

6.课程结业考核相关工作。

二、通识教育网络课程辅导教师的基本要求

1.我校在岗人员,具有相应学科高校教师资格证。

2.能熟练操作计算机,适应网络教学方式。

3.有相应的学科专业知识背景或相关课程讲授经历。

4.对通识教育网络课程有浓厚的兴趣,能根据课程资源形成独特的辅导方式。

三、通识教育网络课程辅导教师工作量计算

课程建设期间,辅导教师的教学工作量拟定与正常通识选修课程相同。

四、通识教育网络课程辅导教师的选拔程序

课程辅导教师的选拔采用个人自荐与教学单位推荐相结合的方式进行。具体程序如下:

1.教师通过观看通识课程视频了解课程具体情况,结合自身实际情况选择相应课程,访问地址为:http://tsk.erya100.com/

2.教师填写《乐山师范学院通识教育网络课程辅导教师报名申请表》(见附件3)交到所在教学院,教学院于1217前送交教务处教学管理科。

3.学校根据申报情况确定各课程辅导教师名单。

 

 

 

 

 

 

                                  乐山师范学院教务处

                                    2012年12月11

 

附件12012-2013-2拟开设通识网络课程目录

附件2:通识教育网络课程介绍

附件3:《乐山师范学院通识教育网络课程辅导教师报名申请表》


 

附件1

2012-2013-2拟开设通识教育网络课程目录

 

A中华文化与历史传承

序号

课程名称

主讲人

主讲人单位

主讲人职称

建议学分

课时

备注

A101

中国文化概论

李 山

北京师范大学

教授,博导

1

19

 

A108

中国古典小说巅峰
-
四大名著鉴赏

蔡义江

中国红楼梦学会

副会长

3

18

 

侯 会

首都师范大学

教授、硕导

17

段启明

首都师范大学

教授、博导

17

袁世硕

山东大学

教授、博导

5

A203

中国的社会与文化

吕 艺

北京大学

副教授

1

23

 

B自然、科学与科技

序号

课程名称

主讲人

主讲人单位

主讲人职称

建议学分

课时

 

B104

魅力科学

车云霞

南开大学

教授、博导

1

6

 

杨振宁

清华大学

诺贝尔奖获得者

3

张首晟

美国斯坦福大学

教授

3

马宗晋

国家地震局地质研究所

名誉所长、院士

4

欧阳自远

中国科学院

院士

3

B205

基础生命科学

张金红

南开大学

教授

1

23

 

C社会与文化

序号

课程名称

主讲人

主讲人单位

主讲人职称

建议学分

课时

 

C108

西方文明通论

丛日云

中国政法大学

教授

2

5

 

毕明辉

北京大学

讲师

4

陈 炎

山东大学

教授、副校长

5

丛日云

中国政法大学

教授

7

单 纯

中国政法大学

教授、博导

3

王人博

中国政法大学

教授

3

刘家安

中国政法大学

教授、副所长

4

丁 宁

北京大学

教授、博导

3

D自我与人生

序号

课程名称

主讲人

主讲人单位

主讲人职称

建议学分

课时

 

D101

追寻幸福:
西方伦理史视角

韦正翔

清华大学

教授、博导

2

31

 

D205

食品安全与日常饮食

陈 芳

中国农业大学

副教授

1

15

 

E.经济与管理思维

序号

课程名称

主讲人

主讲人单位

主讲人职称

建议学分

课时

 

E204

当代中国经济

陈享光

中国人民大学

教授、博导

2

38

 

F.艺术鉴赏与审美体验

序号

课程名称

主讲人

主讲人单位

主讲人职称

建议学分

课时

 

F202

东方电影

黄献文

武汉大学

教授、博导

1

14

 

 

附件2

 

通识教育网络课程介绍

 

为了完善我校通识教育课程体系,吸纳更多优质教育教学资源,同时加快推进学校信息化教学资源建设,弥补课堂教学之不足,学校拟引进部分通识教育网络课程,充实我校通识教育选修课。现将通识教育网络课程及我校引入2012-2013学年第2学期的10门通识教育网络课程介绍如下:

一、通识教育网络课程概述(http://tsk.erya100.com

通识教育网络课程由国内外著名专家学者、各学科领域名师亲自讲授。学生通过访问指定网站来完成自助学习,上课时间和地点灵活,选择空间大,可以有效利用业余时间丰富素养、修读学分。

(一)通识教育网络课程特点

1.汇聚国内外各学科领域名家名师授业解惑

2.着重广度及学科间的关联

3.着重智性启发而非技术训练

4.介绍相关学科的基本学术理念及研究方法

5.探讨与课题相关的人类处境或社会议题

6.不要求一般大学生能力以外的先备知识或技

(二)通识教育网络课程培养目标:

1.拓展知识视野,培养解决新问题的能力;

2.积极思考历久弥新的课题,探讨智性追寻与个人在工作、家庭及生活的联系;

3.对中国文化传承及其他文化传统有更深入的了解;

4.培养表达、沟通及批判思考所需的态度及能力;

5.扩展好奇心,广泛阅读,发展自主学习及团队合作所需的态度及技能。

(三)通识教育网络课程体系

尔雅通识课程以全人教育为理想,借鉴世界一流大学的经验,汇集国内通识教育著名学者,组建尔雅通识课程委员会,对于通识教育的发展以及实践进行深入探究,以港台通识教育体系为蓝本,吸收国内外通识教育发展经验,设计出具有尔雅特色的通识教育课程。

尔雅通识课程设计摒弃传统单一的以学科为单位而进行的划分方式,而是以智性的关怀作为出发点,从而对课程进行规划与设计。课程强调一个通识科目的内容不纯粹出于专业需求,不单纯从教学目的出发,更着重与不同的知识领域相关联,强调跨学科的知识追求。涉及中华文化与历史传承,自然、科学与科技,社会与文化,自我与人生,经济与管理思维、艺术鉴赏与审美体验等六大范畴。

(四)通识教育网络课程在线学习及考核标准

学生通过网络在线学习,在线课程视频观看,并通过在线作业和考试,总分达到学校教务处设定标准后获得学分。

1.学习过程及获得学分方式:

1)在线观看视频:学生通过登录系统帐号,在线观看课程视频,系统自动根据观看的集数,记录学生的观看进度比例,并自动计算观看视频的得分。

2)在线做作业:作业是由每门课程的老师根据视频进行设置的,比如老师在某门课程的第2集视频设置了一次作业,当学生看完第2集视频后,即可进行在线答题。

3)在线互动讨论或提问:学生在学习课程的过程中,可与学生或老师进行互动交流。

4)在线考试:考试是由老师根据时间进行设置的,当到达老师所设定的时间后,课程的考试信息自动呈现给学生,学生即可进行在线考试答卷(在本系统中只有一次考试,即期末考试)。

5)获得学分:学生在线观看完课程的所有视频、在线将老师所设置的全部作业答完、在线将考试进行答卷后,系统根据所有考核项的完成情况(包括答题的对错),自动计算出该名学生的综合得分,然后根据教务处所设置的总分通过分数线,即可判断是否获得该门课程的学分。

2.考核标准

系统根据课程的考核标准,以及学生对考核项目的完成情况,自动计算学生的综合得分,从而决定该名学生是否能够获得该门课程的学分。

若学校设置的课程考核标准为:在线观看视频占30%、在线作业答题占15%、在线考试占30%、在线互动讨论占10%、在线问老师问题占15%;即:学生在线观看完该课程的所有视频后,可获得30分;在线回答老师所设置的作业题后,可获得15分;在线参与期末考试后,可获得30分;在线与同学老师参与互动讨论后,可获得10分;在线老师提问后,可获得15分。

二、我校引入的通识教育网络课程介绍(http://tsk.erya100.com/

(一)中国文化概论(中华文化与历史传承类)

开课单位

北京师范大学

课程编

A101

中文名称

中国文化概论

课程学

1

授课对象

全体在校生

所属领域

A中华文化与历史传承

教师姓名

李山

职称

教授

视频课时

19课时

建议学时

3个月

课程简介:

中国文化源远流长,文化瑰宝数不胜数,值得大家深入了解与学习。《中国文化概论》系统而又简约的带领大家领略中国文化历史及其风采,这次讲座主要从中国文化的地理环境、经济基础、社会政治结构、发展历程、文化交流、语言文字、科学技术、教育、文学、艺术、史学、伦理道德、宗教、哲学,以及传统文化的特点、基本精神、价值系统等方面来介绍中国文化。

任课教师简历:

李山,现为北京师范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启功先生弟子。主要研究方向为中国古代文学史、中国文化史。先后出版过《诗经的文化精神》、《诗经析读》、《诗经新注》等诗经研究专著,及《中国文化概论》。

课程大纲

第一章 西周分封建国与统一化文明进程的开始

第一节 族群凝聚及代兴

一、原始社会的社会状况

  本节重点:原始社会的社会状况描述。

二、上古时期的族群凝聚-

  本节重点:上古时期的族群凝聚情况,当时是宗教起着凝聚的作用。

三、族群代兴

  本节重点:从夏到西周这一段历史时期的族群代兴情况。

第二节 分封制

一、西周分封建国

  本节重点:西周分封建国的情况。

二、分封制与民族团和

  本节重点:分封制对民族团和的决定性意义,用礼乐融合民族,诸夏意识的产生。周人跟别的族群消除隔阂。

第三节 西周礼乐

本节重点:礼乐的概念、特点、几种礼的介绍。

 

第二章 民众的历史品格

第一节 国人

本节重点:国人的概念、权力,国人怎样逐渐失去了他们的权利及其原因,当权者对小农的看法。

第二节 诸子的文化思想

一、大同观念

  本节重点:大同观念的概念及要求。

二、天下观念

  本节重点:怎样看待天下。

三、天人合一

  本节重点:天人合一的概念及表现。

第三节 儒家

一、

  本节重点:儒家“仁”的概念及要求,仁者、仁政等的要求。

二、教化论和性善论

  本节重点:儒家的教化论观点,儒家的性善论与性恶论。

 

第三章 老子与中国各朝官僚文化

第一节 教化论

本节重点:为什么说中国古代社会是一个教化论的社会,教化论的含义,教化论下的人性论。

第二节 诸子的政治思想

本节重点:道儒法墨的治国理念。

第三节 中国古代的政治

本节重点:宗法制,重农轻商,文治政府,各朝官僚制度。

 

(二)中国古典小说巅峰-四大名著鉴赏(中华文化与历史传承类) 

开课单位

 

课程编

A108

中文名称

四大名著鉴赏

课程学

3

授课对象

全体在校生

所属领域

A中华文化与历史传承

教师姓名

职称

蔡义江

中国红楼梦学会副会长

侯会

教授

段启明

教授

袁世硕

教授

视频课时

57课时

建议学时

4个月

课程简介:

明清时期,伴随着城市商业的繁荣,为市民阶层所喜闻乐见的小说逐渐发展起来。《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红楼梦》四大名著是中国古代小说的巅峰之作,是阅历中国传统人文、社会、伦理、历史、地理、民俗、心理、处事策略的知识之库,数百年来为人所津津乐道。《四大名著鉴赏》课程将分别就四部著作做出详细介绍,以帮助同学们更加全面认识和了解与唐诗、宋词、元曲并称的明清小说。

任课教师简历:

蔡义江,红学家,中国红楼梦学会副会长。主要出版著作《红楼梦诗词曲赋评注》、《论红楼梦佚稿》、《〈红楼梦〉校注》、《蔡义江论红楼梦》等。

侯会,首都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主要从事明清文学教学、科研工作,侧重于白话小说研究。著有专著《水浒源流新证》、《中华文学五千年》、《世界文学五千年》、《元曲诵读》等。

段启明,首都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长期从事中国古代文学教学与研究,主要著作有《红楼艺术论》、《西厢论稿》、《中国文学史长编》(元明清卷)、《中国古代小说戏曲述评辑略》等。

袁世硕,山东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研究方向:明清文学、蒲松龄研究。主要著述有《孔尚任年谱》、《蒲松龄事迹著述新考》、《文学史学的明清小说研究》等。

课程大纲

《西游记》

第一节  众说纷纭的启示

第二节  唐僧取经经历的应幼化与原旨的蜕变

第三节  横空出世的新主角

第四节  主体原旨与局部意趣的背反

第五节  化庄为谐,“但觉好玩,忘怀得失”

《水浒传》

第一节 《水浒传》主旨八谈

一、从小说命名,看小说作者的立场

二、开明文人对《水浒》的解读

三、是农民起义史诗,还是“为市井细民写心”

四、如何看待“忠义”主题

五、是一部“愤书”,更是一部“快书”

六、百姓乱世求活的悲剧内蕴

七、《水浒传》的思想局限

八、外国人如何看待《水浒传》主题

第二节 《水浒传》成书之谜

一、作者(写定者)及小说的创作模式

二、历史上的宋江起义

三、话本和戏曲中的“水浒”故事

四、“水浒”释名

五、“水浒”之水何处来?

六、通过比较,看《水浒》与洞庭起义的关系

第三节 《水浒传》的作者

一、关于《水浒》作者的四种表述

二、施耐庵与罗贯中

三、《水浒传》在嘉靖朝声名鹊起

四、一种可能性:百回本《水浒传》大概是在嘉靖朝最后完成的

第四节 《水浒传》的版本

一、百回本《水浒传》:一个有疏漏的繁本

二、一部更加完整的繁本:一百二十回《水浒全传》

三、被金圣叹“腰斩”的七十回繁本(附其他版本)

四、《水浒传》简本系统概况

五、繁本与简本的关系

第五节 水浒人物分析之一:宋江

一、其貌不扬、才疏德浅的押司小吏

二、金圣叹眼中的丑陋宋江形象

三、宋江的价值所在——把握忠义的舵轮

四、金圣叹为什么贬低宋江

五、从小说成书的角度,看宋江矛盾性格的成因

六、戴宗传假信:一个来自域外的故事情节

七、弃子范型与江流儿模式:另一个来自域外的情节类型

第六节 水浒人物分析之二:林冲

第七节 水浒人物分析之三:杨志

第八节 《水浒》人物形象分析之四:鲁智深

第九节 《水浒》人物形象分析之五:武松

第十节 《水浒传》的艺术成就

水浒艺术成就之一:人物塑造的艺术

水浒艺术成就之二:叙事艺术与结构特征

水浒艺术成就之三:语言的艺术

水浒艺术成就之四:写作手法种种

第十一节 水浒传与小说群书的关系

一、水浒与三国故事

二、水浒与五代故事

三、《水浒》与说岳故事

四、水浒与其他话本故事

第十二节 《水浒》的文体定位及小说史意义

第十三节 《水浒传》中的晚起情节

第十四节 《水浒传》与宗教

(三)中国的社会与文化(中华文化与历史传承

开课单位

北京大学新闻与传播学

课程编

A203

中文名称

中国的社会与文化

课程学

1

授课对象

全体在校生

所属领域

A中华文化与历史传承

教师姓名

吕艺

职称

副教授

视频课时

23课时

建议学时

3个月

课程简介:

在中国古典文籍中,“社”指祭神用的一块地方,“会”即集会,两词连用就是在一定的地方,于民间节日举行的演艺。经过长期的历史发展,中国社会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文化。北京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副教授吕艺结合新闻传播学从新闻职业的特点、职责及其弱点谈起,在《中国的社会与文化》这一课程中与同学探讨中国社会发展的状况以及一些现象和问题背后的历史文化原因,帮助同学对我们的社会、我们的生活以及我们的民众有更深入全面的了解。

 

任课教师简历:

  艺:现为北京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副教授、新闻系副系主任。研究领域:编辑出版理论与实践、基础语言学与传媒语言、文章写作、中国古典文献学、中国文化史。专著有:《玉台新咏译注》、《散文写作》等。

 

课程大纲

第一讲中国的社会与文化 

一、序言

本节重点:新闻课程开设的原由和目的,新闻职业的特点和它的职责,新闻工作者的素质和要求。

二、中国社会的今生与前世

本节重点:中国当代社会的矛盾和反差现象,这些现象的文化基因

三、中国经济改革的传统文化背景

本节重点:中国改革开放三十年来的基本成就,前苏联、拉美等国改革与中国改革开放比较,中国改革开放取得成功的原因之海外华人投资,叶落归根的传统文化内涵。

中国改革开放取得成功的原因之人力资源;中国人吃苦耐劳精神和积极的人生态度。

 

第二讲 “和谐”理念溯源与价值评析

一、“小康目标”的提出及曾有的误读

本节重点:“小康社会”的提出,“小康目标”不断修订的原因、对“小康社会”的评判、和谐社会溯源,孔子“小康”社会理想分析;小康社会与“和谐”社会关系;

 

二、国际单边主义政策的历史溯源及其本质

本节重点:单边主义的概念、历史、以及本质、郑和下西洋与西方殖民主义比较

三、“和谐”理念溯源

本节重点:“和”字由来及构字意义,“和谐”理念的内涵和哲学意义以及和谐的哲学思想对国家、民族、人民的影响。

四、中国传统文化的“和谐”体现及价值评判

本节重点:中国传统文化的哲学内核:中庸、中和、平和的观念,以及它们在五行、玉、茶、文学中的具体体现和形成的审美习惯;中西方文化哲学比较与价值评判

第三讲 中国当代教育问题背后的文化基因

一、              中国当代教育之怪现象

本节重点:中国当代出现的一些教育问题;教育结构的不正常现象、教育的泡沫化;中西方教育理念、宗旨比较:西方人是为自己而学,中国人是为社会学;

二、“学而优则仕”的形成

本节重点:“学而优则仕”这一理念的形成、,“学而优则仕”与“仕而优则学”的关系以及“学而优则仕”形成的社会基础。

三、“学而优则仕”成为民族文化传统的原因

本节重点:“重农抑末”是“学而优则仕”成为民族文化传统的经济原因;“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是其成为民族文化传统的思想原因;科举制则是制度原因;家族制度是血缘原因。

 

(四)魅力科学(自然、科学与科技类)

开课单位

 

课程编

B104

中文名称

魅力科学

课程学

1

授课对象

全体在校生

所属领域

B、自然、科学与技术

教师姓名

职称

杨振宁

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

张首晟

教授

车云霞

教授

马宗晋

名誉所长、研究员

欧阳自远

院士

视频课时

19课时

建议学时

2个月

课程简介:

《魅力科学》主要包括化学概述、动感物理以及自然与人类三大部分。

化学概论这一部分是化学基础课程,主要讲解原子结构,包括原子的概念界定、原子发展历程、研究过程以及研究的原子模型、原子的基本构成等。

动感物理的主讲人分别是华裔理论物理学家、诺贝尔奖获得者杨振宁先生及其弟子,清华大学高等研究院教授张首晟博士。两位学者抛开晦涩的学术理论,与学子分享他们自身对于物理学的理解。杨振宁先生通过讲述物理学史上的轶事与自身经历,告诫学子科学的乐趣及其带来的好奇心是推动人类不断探索的重要力量。张首晟博士则将高深的量子物理理论回归到日常生活中间,让学生领略到自然科学在我们身边的魅力。

自然与人类这一部分为我们提供了一个了解人类与自然密切关系的平台,在这里我们将看到人类对自然的整个认识过程。本课程共分为四个部分,主要介绍了亚洲灾害的类型和成因,自然资源、气候变化与人类社会的关系,以及人类月球探测的历史过程。在本课程中,来自南京大学的徐士进教授还将对人们由于气候变化引发的困惑进行科学的澄清。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们将更深入地认识自然、科学与科技,观察科技如何改变人生、社会与自然环境,引发我们对人类的未来的启示。

任课教师简历:

杨振宁,著名美籍华裔科学家、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研究领域包括粒子物理学、统计力学和凝聚态物理学等。代表作有《对弱相互作用中宇称守恒的质疑》、《曙光集》和《邓稼先》等。

张首晟,美国斯坦福大学教授师,从著名物理学家杨振宁。领导的研究团队于2006年提出了“量子自旋霍尔效应”。

车云霞,现为南开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研究方向:计算机在化学中的应用、无机合成、功能单晶材料。

马宗晋,中国地震局地质研究所名誉所长、研究员,中国科学院院士。事地质构造、地震预报、地球动力学研究。代表作有《节理的力学性质、分期、配套问题》、《中国的强震期与强震幕》和《现今全球构造特征及其动力学解释》等。

欧阳自远,天体化学与地球化学家,国家天文台高级顾问,中国科学院院士。参加和负责我国地下核试验地质综合研究。代表作有《吉林陨石综合研究》、《地下核试验地质效应综合研究》、《核转变能与地球物质演化》、《月球科学概论》和《天体化学》。

课程大纲

第一讲:化学概论

一、原子结构(一)

本节重点:化学概论课的基本内容,原子结构相关著名发现。

二、原子结构(二)

本节重点:量子化概念在化学上的应用。

三、原子结构(三)

本节重点:本章三大问题,本节第一大问题:原子核外电子的运动状态及薛定谔方程。

四、原子结构(四)

本节重点:钻穿效应,原子轨道的角度分布,原子轨道与电子云的区别。

五、原子结构(五)

本节重点:电子云概念,比较原子轨道跟电子云的角度分布图, n l mms四个量子数与之间的关系,n量子数。

六、原子结构(六)

本节重点l量子数(角量子数),m量子数(磁量子数)。

七、原子结构(七)

本节重点ms量子数(自旋量子数),本章第二大问题:一个是多电子原子的能级,一个是核外电子排布的原则,鲍林的原子轨道能级图。

八、原子结构(八)

本节重点:鲍林的原子轨道能级图与元素周期表的关系,屏蔽效应与钻穿效应

九、原子结构(九)

本节重点:核外电子排布的三大原则,第三大问题:原子的电子层结构和元素周期系,元素基本性质,反常现象。

十、原子结构(十)

本节重点:元素的电负性及规律,原子结构两道习题。

 

第二讲:物理学的诱惑

一、物理学的诱惑(一)

本节重点 著名的物理学家FaradayMaxwell及成就,物理领域的重要事件。

二、物理学的诱惑(二)

本节重点:θ-τ之谜,宇称守恒与不守恒的争辩。

三、物理学的诱惑(三)

本节重点:吴健雄与验证宇称不守恒的实验过程及后来影响。

四、物理学的诱惑(四)

本节重点:学生提问。

 

第三讲:日常生活中的量子物理学 

一、日常生活中的量子物理学(一)

本节重点:如何通过一些基本的物理知识,了解宏观世界里的许多现象,阐述如何利用量纲分析来抓住问题本质,解释自然现象。

二、日常生活中的量子物理学(二)

本节重点 通过行星的例子来利用量纲分析关于原子的本真问题。

三、日常生活中的量子物理学(三)

本节重点:利用量纲分析来测定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热胀冷缩的关系,食物蒸煮时长等现实生活中遇到的问题。

四、日常生活中的量子物理学(四)

本节重点:利用物理知识来估算地球上的山有多高,物理学的美感。

 

第四讲:近年亚洲巨灾的灾情和成灾基理 

一、近年亚洲巨灾的灾情和成灾基理(一)

本节重点 亚洲灾害的大概情况,八大灾害:干旱,洪水,地震,海啸,风暴,野火,火山,崩滑。

二、近年亚洲巨灾的灾情和成灾基理(二)

本章重点:唐山地震和辽宁地震的基本情况,全球地震的三大类型。

三、近年亚洲巨灾的灾情和成灾基理(三)

本章重点 我国灾害的基本情况及灾后治理。

四、近年亚洲巨灾的灾情和成灾基理(四)

本章重点:灾害与经济,社会发展的关系。

五、近年亚洲巨灾的灾情和成灾基理(五)

本章重点:防灾原则以人为本,国家政策。

六、近年亚洲巨灾的灾情和成灾基理(六)

本章重点:预防地震主要的工作目标和途径,我国地震分布

七、近年亚洲巨灾的灾情和成灾基理(七)

本章重点:我国地震观测系统的建立,防灾中遇到的难题,地震带的研究。

 

第五讲:月球探测与中国嫦娥工程的进展 

一、月球探测与中国嫦娥工程的进展(一)

本节重点 月球对地球及人类做出的贡献,月球的神秘及人类的探测,载人登月的发展历史及意义,阿波罗登月的重要意义。

二、月球探测与中国嫦娥工程的进展(二)

本节重点 阿波罗探月真实性的分析,对月球概貌、基本情况的详细分析。

三、月球探测与中国嫦娥工程的进展(三)

本节重点:人类重返月球的原因分析,月球公约,中国月球探测的战略发展:控、绕、登、落、驻、回,美国新航天计划。

四、月球探测与中国嫦娥工程的进展(四)

本节重点 世界对美国返月的评论,美国的路线图,中国载人登月的概况分析。

五、月球探测与中国嫦娥工程的进展(五)

本节重点:中国载人探月高水平的决心,嫦娥二号的基本情况,嫦娥工程的现实意义。

(五)基础生命科学(自然、科学与科技

开课单位

南开大学

课程编

B205

中文名称

基础生命科学

课程学

1

授课对象

全体在校生

所属领域

B、自然、科学与技术

教师姓名

张金红

职称

教授

视频课时

23课时

建议学时

2个月

课程简介:

生命是很神奇的,生命科学是研究生命现象、生命活动的本质、特征和发生、发展规律,以及各种生物之间和生物与环境之间相互关系的科学。在基础生命科学这一课程里,张金红教授讲述了生命的物质基础、生物的新陈代谢、细胞、从基因到基因工程、遗传病和人类基因组计划、生物体内的信息传递、免疫系统、能够传染致病的蛋白质粒子普列昂、多利羊带来的挑战与困惑、丰富多彩的生物世界、生物与环境、生命起源和生物进化等内容。旨在让学生深入了解基础生命科学,认识到生命的珍贵。

任课教师简历:

张金红:南开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教授。

 

课程大纲

第一章 绪论

本章简介:介绍生物学的三个阶段及生命科学

第二章 生命的物质基础

本章简介:介绍生命的元素组成,小分子和大分子的结构和功能

第三章 生物的新陈代谢

本章简介:酶在代谢中的作用,生物的能量代谢和蛋白质代谢

第四章 细胞

本章简介:细胞学说的建立,细胞的结构和功能,细胞分裂及细胞周期,细胞的分化、衰老和死亡

第五章 从基因到基因工程

本章简介:遗传学的经典实验;DNA的发现,基因工程技术和应用

第六章 遗传病和人类基因组计划

本章简介:遗传病的特征和分类,诊断与治疗;人类基因组计划介绍

第七章 生物体内的信息传递

本章简介:信息传递的意义;神经系统在信息传递中的作用;脑的高级功能;激素系统和细胞信息传递;神经、激素配合作用控制体内稳态;动物的行为

第八章 免疫系统

本章简介:人体的两道防线;免疫细胞和免疫器官;特异性免疫的机理;免疫学的实际应用

第九章 能够传染致病的蛋白质——普列昂

本章简介:作为病原物的细菌和病毒;病毒引起的疾病;普列昂的发现和争论

第十章 克隆羊多莉带来的挑战与困惑

本章简介:克隆羊风暴;克隆羊实验的设计与实施,理论意义和实际意义,带来的困惑

第十一章 丰富多彩的生物世界

本章简介:生物的分类;五光十色的植物界;灿烂多姿的动物界;神奇的微生物;生物多样性的问题

第十二章 生物与环境

本章简介:生态学的基本概念;环保意识与生态意识

第十三章 生命起源和生物进化

本章简介:有关生命起源的假说;寻求生物进化的轨迹;寒武纪生物群大爆发

 

(六)西方文明通论(社会与文化类)

开课单位

中国政法大学

课程编

C108

中文名称

西方文明通论

课程学

2

授课对象

全体在校生

所属领域

C.社会与文化

教师姓名

职称

丛日云

教授

毕明辉

讲师

 

教授

 

教授

王人博

教授

刘家安

教授

 

教授

视频课时

34课时

建议学时

3个月

课程简介:

本课程从不同的侧面介绍西方文明,除了宏观的概说之外,还广泛细致地介绍了西方文明的方方面面,包括政治、法律、思想、宗教、音乐、建筑、公共艺术等诸多领域,同时也对西方文明与中国文明二者展开了详尽的比较。旨在使学生对西方文明的各个层面有较深入的了解,并从本国文明的角度出发,拓宽视野,了解中西文明各自的特点及优势,会通中西文化。

任课教师简历:

丛日云,中国政法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教授。主要研究领域为:西方政治思想史,政治学理论,比较政治。主要著作:《中西政治思想与政治文化》、《中国公民读本》等。

毕明辉,北京大学艺术学院讲师。研究领域:音乐史学、音乐表演。

陈炎,山东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副校长。主要从事文艺学专业、美学方向的教学、科研工作,兼及中国传统文化的理论探讨。出版《积淀与突破》、《陈炎自选集》、《反理性思潮的反思——现代西方哲学美学述评》等学术专著多部。

单纯,中国政法大学人文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专著:《旧学新统冯友兰哲学思想通论》、《禅宗的智慧》。

王人博,中国政法大学教授。代表著作有:《宪政文化与近代中国》、《中国近代的宪政思潮》和《宪政的中国之道》。

刘家安,现任中国政法大学民商经济法学院民法研究所副所长,民商法学院教授。主要著作有:《买卖的法律结构》,《物权法论》等。

丁宁,北京大学艺术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研究领域:美术史学、视觉文化研究。专著:《接受之维》,《美术心理学》等。

课程大纲

第一章 文明的内涵

第一节 文明

本节重点:文明是一种价值尺度表现的三个方面:人性的进步、人的能力的提高、社会的发展,文明的形成要素,文明在人类范围内最大的文化认同单元。

第二节 西方文明

本节重点:西方文明的形成与历史发展及其特征。

 

第二章 西方政治文明

第一节 西方的文明

本节重点:西方的技术文明,西方的市场经济,中国能不能学习。

第二节 西方政治文明

本节重点:西方政治文明的六个方面。

 

第三章 西方音乐与西方文化

第一节 西方音乐专识

本节重点:打开听觉、玩转风格。

第二节 西方音乐总体风格变迁

本节重点:西方音乐的起源及其在中世纪、文艺复兴及其后的风格变迁。

 

第四章 西方宗教与西方文明

第一节 宗教

本节重点:希伯来宗教大体情况,亚伯拉罕系统,以及它们与哲学的关系。

第二节 宗教的冲突

本节重点:宗教的冲突即文化的冲突,该如何应对。

 

第五章 西方公法文明

  一、西方公法文明的核心

本节重点:西方的宪政,中西方宪政的不同。

  二、宪政

本节重点:宪政表达了中西方对人的不同看法,宪政是衡量一个国家是不是现代文明国家的标尺。

 

第六章 西方私法文明

第一节 西方私法

一、界定

  本节重点:对西方的界定,公法与私法的区分,不同法系的区分。

二、西方文明的价值基础或哲学基础

  本节重点:西方文明的价值基础或哲学基础分析。

三、西方法律传统

  本节重点:西方法律传统的要素,西方法律传统的精神。

第二节 西方法律文明的生成过程

本节重点:西方法律文明的生成过程。

 

第七章 儒家、道家与日神、酒神——中国与西方文明的结构性比较

一、民族心理

  本节重点:中国的民族心理与西方的民族心理之比较。

二、民族文化结构

  本节重点:中国的民族文化结构与西方的民族文化结构之比较。

三、民族社会结构

  本节重点:中国的民族社会结构与西方的民族社会结构之比较。

 

第八章 西方公共艺术及其文化精神

一、公共艺术

  本节重点:公共艺术的概念。

二、西方公共艺术及其文化精神

  本节重点:分类列举公共艺术及其所展示的文化精神。

 

第九章 中国与西方建筑的古代、现代、后现代特征

一、古代建筑

  本节重点:中国与西方建筑的古代从建筑的材料等方面进行比较。

二、现代建筑

本节重点:中国与西方建筑的现代特征比较。

    三、后现代建筑

      本节重点:中国与西方建筑的后现代特征比较。

 

(七)追寻幸福:西方伦理史视角(自我与人生类)

开课单位

清华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课程编

D101

中文名称

追寻幸福:西方伦理史视角

课程学

2

授课对象

全体在校生

所属领域

D.自我与人生

教师姓名

韦正翔

职称

教授

视频课时

31课时

建议学时

3个月

课程简介:

每个人都有追求幸福的权力,然而仁者见仁,每个人的幸福观都各有千秋。韦正翔教授结合自身实践和多年生活经验,从西方伦理学的角度为我们阐释什么是幸福,幸福与伦理的关系,马克思和恩格斯的幸福观又是什么,而我们的社会体系与幸福之间的关系又是如何的。欲望是每个人都有的,它与幸福存在何种关系,我们如何理解理性的幸福,秩序与幸福的关系是怎样的,这些平时我们经常思考的问题韦正翔教授会带领我们一起寻求答案。在带领我们解读幸福的同时,韦正翔教授还为我们展示许多西方哲人,譬如柏拉图,亚里士多德、奥古斯丁、阿奎纳和康德等的幸福观。存在有理,幸福有根,韦正翔教授在阐释幸福的基础上进一步升华,引领我们学习萨特和他的存在主义,层层深入,受益颇丰。

任课教师简历:

韦正翔,现为清华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代表作有:《软和平:国际政治中的强权与道德》《国际政治的全球化与国际道德危机:全球伦理的圆桌模式构想》等。

课程大纲

引言

 

为什么很多人无法获得幸福和快乐

生命的内涵和特征

第一章 什么是幸福

 

公正无私是社会道德品质的核心

努力去获得幸福选择的能力——公正无私

幸福的内涵

幸福和需要的关系

v        生存的需要

v        自尊的需要

幸福与才华、道德的关系

幸福的定义

幸福的分类

v        神性的幸福

v       人性的幸福

第二章 马克思的基本思想和价值观

 

马克思的人生经历

马克思的基本思想

v        辩证法

v        物质秩序

v        劳动异化

v        物质秩序

v        上层建筑

 

第三章 社会体系与幸福

 

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从而决定人在社会环境中的幸福

社会期望对幸福感的影响

第四章 幸福与伦理

哲学、伦理学的概念

幸福和伦理的关系

道德与幸福和伦理的关系

v        人的社会行为要符合时代的伦理

v        道德是根据社会伦理规则划分的个人需要遵守的行为规范

v        融入社会的伦理才能获得机会和幸福

 

 

第五章 西方伦理研究

 

古希腊时期的自然秩序哲学家

v        米利都学派——泰勒斯、阿拉克西曼德和阿拉克西米尼

v        毕达哥拉斯学派

v        变化的观点——赫拉克利特、巴门尼德、芝诺、恩陪多克里和阿拉克萨戈拉

v        原子论者——留基伯和德谟克利特

 

古希腊的善与真理

v        智者派或知识分子——普罗泰戈拉、高尔吉亚和斯拉西马库

v        苏格拉底——知识即是美德

 

柏拉图的思想发展

v        柏拉图——用数学来建构社会秩序

v        柏拉图的知识论——洞穴理论

v        柏拉图的形式或理念论

v        柏拉图的道德哲学

v        柏拉图的政治哲学

v        柏拉图的宇宙观

 

亚里士多德其人及其思想发展

v        亚里士多德——形式逻辑和科学独立

v        亚里士多德——对形而上学研究问题的界定

v        亚里士多德的伦理学

v        亚里士多德的政治学

 

奥古斯丁及其思想

v        圣奥古斯丁——信仰与理性的结合

v        圣奥古斯丁——人的知识

v        圣奥古斯丁——神创的世界

v        圣奥古斯丁的道德哲学

v        圣奥古斯丁的正义政治论

 

托马斯·阿奎那及其思想发展

第二章 托马斯·阿奎那主要成就——哲学基督教化

第三章 关于上帝存在的证明——5种证明

第四章 托马斯·阿奎那——上帝创世说

第五章 托马斯·阿奎那——道德和自然法

第六章 托马斯·阿奎那提出国家的概念

 

康德及其思想发展

v        康德的批判哲学及其哥白尼式的革命

v        康德:理性思维的结构

v        康德的美学

 

存在主义和萨特

v        什么是存在主义

v        存在主义的基本思想

v        萨特的思想:存在先于本质

v        萨特的思想:个人的责任

v        萨特的思想:无人论和人的放弃

v        萨特的思想:偶然性、必然性和自由

 

 

(八)食品安全与日常饮食(自我与人生类)

开课单位

中国农业大学

课程编

D205

中文名称

食品安全和日常饮食

课程学

1

授课对象

全体在校生

所属领域

D.自我与人生

教师姓名

陈芳

职称

副教授

视频课时

15课时

建议学时

2个月

课程简介:

食品安全关系到我们的日常生活。食品安全与日常饮食此课程中,陈芳副教授主要讲述了以下内容。分别是:环境污染对食品安全性的影响;生物因素引起的食品安全问题;食品加工过程中形成的有害物;食品安全风险分析;食品安全危机管理食品安全标准等。旨在让学生全面掌握关于食品安全的知识,学会健康饮食。

任课教师简历:

  芳:中国农业大学食品科学与营养工程学院副教授。研究方向为食品质量与安全控制理论与技术;天然产物分离提取与功能食品;果蔬加工与贮藏技术。主编《膜分离技术与食品加工》、副主编《食品加工与保藏》本科及专科自学考试教材各一部等。

课程大纲

第一章 食品安全

第一节 食品安全的重要

本节重点:简要介绍了有关食品安全的案例及食品安全的重要性。

第二节 国内外食品安全状况

本节重点:国内外食品安全状况、中国食品安全问题、我国食品安全现状。

第三节 食品安全的概念和内涵

本节重点:食品安全的定义、内涵、相对性。

第四节 与食品安全容易混淆的概念

本节重点:食品卫生、食品安全与粮食安全、食物恐怖等。

第五节 与食物安全相关的概念

本节重点:毒性、毒物、剂量——效应关系、风险的概念。

第六节 食物使用的吸收

本节重点:食物使用的吸收、毒物的分布、毒物的储留、毒物的排泄。

 

第二章 环境污染对食品安全性的影响

第一节 环境污染与食品安全

本节重点:环境污染概念、原生环境、次生环境污染的概念。

第二节 大气污染对食品安全的影响

本节重点:大气污染物的浓度、环境污染对食品安全性的影响。

第三节 污染对食品安全的影响

本节重点:水污染的定义、污染对食品安全的影响、分类。

第四节 土壤污染对食品安全的影响

本节重点:土壤污染的途径。

第五节 其他

本节重点:环境内分泌干扰物、放射性物质。

 

第三章 生物因素引起的食品安全问题

本章重点:细菌对于食品安全的影响、真菌性的食源性疾病、病毒对于食品安全的影响

第一节 细菌对于食品安全的影响

本节重点:细菌对于食品安全的影响最主要的因素、九几大菌种产生的原因、感染的途经、症状及预防措施。

第二节 真菌性的食源性疾病

本节重点:四个霉毒素产生的过程、产生的症状、特点及如何预防真菌的感染。

第三节 病毒对于食品安全的影响

本节简介:诺沃克病毒、肝炎病毒、禽流感病毒、寄生虫、菜豆等病毒传播的主要途径及如何预防。

 

第四章 食品加工过程中形成的有害物

本节重点:食品加工过程中形成的有害物有:苯并芘、杂环胺化合物、丙烯酰胺、硝酸盐和亚硝酸盐、生物胺

第一节 苯并芘

本节重点:苯并芘在哪些食品加工过程中形成的,它的特点。

第二节 杂环胺化合物

本节简介:杂环胺化合物产生的途经、特点、措施。

第三节 丙烯酰胺

本节重点:丙烯酰胺产生的途经、特点、预防措施。

第四节 硝酸盐和亚硝酸盐

本节重点:硝酸盐和亚硝酸盐的分布、特点、预防。

第五节 生物胺

本节重点:生物胺的途经、特点、预防。

 

第五章 食品安全风险分析

本节重点:食品风险的定义、食品安全风险分析的方法。

第一节:食品的风险

本节重点:食品的风险的定义、环节、食品的风险、食品的风险。

第二节 食品安全风险的特点

本节重点:食品安全风险的特点、食品安全风险分析的方法。

第六章 食品安全危机管理

本章重点:危机的定义、食品安全危机的特点、预防措施、油炸食品与丙烯酰胺案例。

第一节 危机的定义

本节重点:食品安全危机的特点、预防危机的措施、处理危机最好的时机。

第二节 油炸食品与丙烯酰胺案例

本节重点:公众对食品安全与饮食健康认识的缺失是我国食品安全最大的问题。

 

第七章 食品安全标准

本章重点:食品安全标准存在的环节、我国食品安全态度、现状。

第一节 我国食品安全态度

本节重点:我国食品安全态度存在的最大的问题、确保食品安全和产品质量的原则。

第二节 中国食品安全现状

本节重点:中国食品安全现状的标准的本质特征、我国食品安全标准级别、企业的食品安全战略。

 

(九)当代中国经济经济与管理思维类

开课单位

中国人民大学

课程编

E204

中文名称

当代中国经济

课程学

2

授课对象

全体在校生

所属领域

E.经济与管理思维

教师姓名

陈享光

职称

教授

视频课时

38课时

建议学时

3个月

课程简介:

《当代中国经济》是一门经济科学理论。本课程大致可分为四部分:中国经济体制和制度变迁的分析;考察中国储蓄——投资转化机制与金融财政以及经济转轨时期的通货膨胀与通货紧缩;考察中国的经济发展中的二元结构、失业及其对外开放问题;考察中国的宏观经济管理体系。本课程旨在使学生初步把握当代中国运行经济的原理和运行规律,认识中国经济改革、发展和演变的内在逻辑和趋势,了解当代中国经济的现状和发展方向。

 

任课教师简历:

陈享光: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经济学院政治经济学教研室主任。北京市第五届优秀哲学、社会科学一等奖。研究领域:理论经济学 宏观货币金融理论。著作有《重组:从产权到人格》、《货币经济学导论》、《融资均衡论》。

课程大纲

第一章 中国经济体制和制度变迁

第一节 国民收入分配

本节重点:国民收入分配结构,每个分配机构分析。

第二节 所有制

一、确立所有制形式

本节重点:分析外在、内在效应;私有制的三大障碍;如何确定我国的所有制。

  二、所有制变革

本节重点:农村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改革及其改革范围;分析所有制改革范围及其程度;强制性变新与诱致性变新结合;城市改革及其形式。

  三、正式制度和非正式制度

本节重点:正式制度的作用、非政治制度的作用,两者的结合。

第三节 中国收入分配问题

一、中国收入分配现状

  本节重点:中国城乡收入比、收入结构,传统体制上的分配形式。

二、中国收入分配现状分析

  本节重点:农村很难改变的原因分析,国民收入差距的原因分析。

三、解决办法

  本节重点:从第一次分配、再分配上进行解决,政府宏观调控。

第四节 收入分配的均等化

本节重点:公平的概念,资产阶级的公平观,现实生活中的公平,如何取得相对公平。

第五节 国民待遇

本节重点:国民待遇的差异,国民待遇如何普遍化。

 

第二章 国民储蓄投资与金融

第一节 储蓄与投资结构

本节重点:储蓄主体结构,储蓄的形式构成,投资主体结构,投资的部门构成,储蓄结构与投资结构的关系。

第二节 储蓄

本节重点:家庭行为与储蓄的关系,国民储蓄与强制储蓄,储蓄与投资的关系及金融形式、金融作用。

第三节 国民收入与国民供给

本节重点:国民收入结构、国民供给结构,直接金融、间接金融的作用,在农村、中小企业问题等方面金融存在的问题。

第四节 利率的协调

本节重点:4大流派如何确定利率,分析利息的实现及其高低,低利率及利率自由化改革各自所面临的问题,确定恰当的利率。

 

第三章 储蓄投资与引进外资和对外投资

第一节 问题的提出

本节重点:国内投资与储蓄差额扩大、利用外资的数量却在扩大这一现象与“两缺口”理论矛盾。

第二节 引进外资与对外投资

本节重点:分析引进外资的优缺点,考虑对外投资的合理不合理。

第三节 非缺口性融资

本节重点:分析非缺口性融资在中国的特殊现象及其解决办法。

 

第四章 开放的条件下的贸易与工业化战略

第一节 中国工业化发展

本节重点:中国工业化发展应该走比较优势战略这条路及其原因。

第二节 比较优势战略

本节重点:比较优势战略分析,比较优势陷阱。

第三节 竞争优势战略

本节重点:根据我国情况进行分析,比较优势战略在战略性领域不能适应及其分析,竞争优势战略可以实行的原因,如何创建一国的竞争性优势。

第四节 贸易自由还是贸易保护

本节重点:开放条件下需要一定适度的贸易保护及如何保护。

 

第五章 国际收支与汇率

第一节 国际收支与汇率

本节重点:国际收支的定义及其平衡表,汇率的定义。

第二节 人民币升值压力分析

本节重点:中国国际收支双重顺差压力及其原因探讨,人民币不能升值的理由,如何化解内生的升值压力。

 

第六章 国际贸易安全

第一节 国际贸易安全种类

本节重点:国际贸易安全种类及其分析。

第二节 金融化与国际贸易安全

本节重点:金融化过程中有两个增长:货币资本、虚拟资本,金融化带来的影响,金融化与国际贸易安全的关系及解决办法。

(十)东方电影(艺术鉴赏与审美体验类)

开课单位

武汉大学

课程编

F202

中文名称

东方电影

课程学

1

授课对象

全体在校生

所属领域

F.艺术鉴赏与审美体验

教师姓名

黄献文

职称

教授

视频课时

14课时

建议学时

2个月

课程简介:

东方电影此课程中,黄献文教授主要介绍了日本、朝鲜、台湾、香港、韩国这些国家和地区的电影。黄献文教授讲课条理分明,分别进行介绍这些国家和地区的电影内容、风格、代表等,旨在让学生全面掌握东方电影的有关知识。

任课教师简历:

黄献文:现为武汉大学艺术系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著作有:《沈从文创作新论》、《论新感觉派》、《昨夜星光——20世纪中国电影史》、《东方电影》。在国内外学术刊物上发表论文数十篇。

 

课程大纲

第一章 日本电影

第一节 黑泽明创作的电影

本节重点:黑泽明四个时期创作电影的代表作及其特点

第二节 几位日本著名导演创作的电影

本节重点:寺山修司、今村昌平等著名导演的主要代表作,风格及其特点

第三节 日本新浪潮电影

本节重点:日本新浪潮电影的起源、代表人物、日本新浪潮电影诞生的背景、日本新浪潮电影的特点

 

思考题:

1、黑泽明创作电影有哪几个时期?并举例说明。

2、寺山修司的主要代表作?其风格?

3日本新浪潮电影的特点有哪些?

 

第二章 朝鲜电影

第一节  朝鲜电影的发展史和背景原因

本节重点:朝鲜电影的类型:朝鲜电影产生的背景原因及四类题材的电影

第二节 朝鲜红色经典系列电影缺陷

本节重点:朝鲜红色经典系列电影缺陷:

思考题:

1、朝鲜电影的有几种类型?

2、反映后方支援前线的朝鲜电影有哪些?列举写些具体的电影名

3、朝鲜红色经典系列电影缺陷有哪些?

 

第三章 台湾电影

第一节  台湾的发展史

本节重点:台湾的发展史及代表作品

思考题:

1、琼瑶拍摄的影片属于哪种类型?

2、台湾六七十年代有由哪些著名的导演?

3、在六七十年代,琼瑶小说走红的原因由哪些?

 

第四章 香港电影

第一节  古装刀剑片

本节重点:胡金铨、张彻、楚原三位著名导演的代表作及风格

第二节  脚功夫片

本节重点:李小龙、成龙与功夫喜剧片

第三节 香港新浪潮电影

本节重点:香港新浪潮电影的主要作品、著名导演、香港新浪潮电影的类型和特点

第四章  20世纪90年代以来的香港电影

本节重点: 周星驰、王家卫、陈可辛等著名导演的作品

思考题:

1、张彻电影的特点由哪些?

2、许鞍华属于哪种拍过哪些类型的电影?举例说明

3、20世纪90年代香港电影的特点有哪些?及主要作品。

 

第五章 韩国电影

第一节 韩国电影的分类

本节重点:韩国电影的分类及主要作品

第二节 九十年代韩国电影走红的原因

本节重点:九十年代韩国电影走红的原因、林权泽电影四个主题、金基德电影作品及分析

思考题:

1、九十年代韩国电影走红的原因是什么?

2、林权泽电影主要有哪四个方面的主题?

3、金基德电影的主题是什么?反映了什么?

 


 

附件3

乐山师范学院通识教育网络课程辅导教师报名申请表

 

申报人

 

姓名

 

年龄

 

职称

 

学历

 

专业

 

拟申报辅导课程

 

联系电话(手机)

 

常用邮箱

 

教师学科专业背景简介:

 

 

 

 

 

 

 

 

 

 

教学单位推荐意见:

 

 

 

 

 

 

 

 

 

                                                                   负责人签字:

教务处审批意见:

 

 

 

 

 

 

                                                                   负责人签字:

 

本站原创 2012-12-11 10:02:19 点击数:
  • 上一条文章:
  • 下一条文章:
  •   
    联系方式:

            教研教改科:0833-2276181           教学运行科:0833-2277915   

            实践教学科:0833-22762330833-2276182   沫若学院教务科:0833-2270208

            教育评估科、质量监控科:0833-2273946    教材科:0833-2271913

            学籍管理科:0833-2277922          考试科:0833-22763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