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师院教务[2012]27号
关于在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
开展预防艾滋病教育的实施方案
根据学校《关于进一步加强艾滋病防治工作的意见》(乐师院[2012]15号)文件精神,充分发挥思想政治理论课在大学生思想教育中的主渠道作用,适应当前加强学校预防艾滋病教育工作的需要,在我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向学生开展防控艾滋病的宣传教育,结合该课程特点,制定以下实施方案。
一、教育的目的意义
高等学校是开展预防艾滋病教育的重要场所,是向大学生传授预防艾滋病知识和技能的有效途径,加强大学生预防艾滋病教育意义重大。大学生是社会高素质的人群,是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建设者和中坚力量,在大学生中普及预防艾滋病知识,增强预防艾滋病的技能,培养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对营造良好的艾滋病防治社会环境,为构建和谐社会做出表率具有重要意义。
二、教育的主要内容
1、结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形成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
2、结合法制教育,了解国家对艾滋病防控的政策法规,培养遵纪守法意识和远离毒品的自觉意识,关注和保护艾滋病患者的合法权益,积极参加预防艾滋病的宣传教育和志愿者活动。
3、结合道德观教育,树立社会责任意识和正确的性道德观,促进大学生的健康发展。
4、结合婚恋观教育,介绍相关法律和安全保护知识,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性观念,培养健康的婚恋心理和伦理观,提高大学生自觉规避影响健康的危险行为的能力。
5、结合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介绍艾滋病的防控形势和社会影响,提高学生对艾滋病社会危害的认识。
三、教学安排
1、分散教育。
思想政治理论课各门课程,按照以上五方面内容,将防控艾滋病的宣传教育贯穿到课程教学的相关内容之中。
2、集中专题教育。
在《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中,开辟专题集中教育,放在在第六章第三节中,安排1学时。
四、教学实施
1、分散的教育,在本期开始在各门的课程相关内容中安排,有课程组集体备课确定。
2、集中的教育,从2012级新生开始实施。
3、实施的相关要求:
——邀请市疾病防控中心专家,为全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专兼职教师做防控艾滋病专题报告,让教师全面了解预防艾滋病的知识、艾滋病传播的形势、国家相关法规政策、防控艾滋病的主要策略等。(3月初)
——由思想政治理论课专兼职教师组成备课组,针对集中教育的内容和要求编写教案和讲稿,制作ppt,同时编印讲义,组织学校相关部门和市疾病防控中心专家审定,下发任课教师。(六月中旬完成)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任课教师开展教学研究活动,通过研讨、公开课等形式,充分做好教学准备。向学生下发讲义。(十月底完成)
——教学组织实施的经费由教务处提供。
——由学校督导组,负责该项教学活动督导工作。
教务处
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部
2012年3月10日